@ChangyongLiu
原来是这样啊!
我想写一篇理论的文章,探讨一下Freecash的白皮书里讲到的“专业评估原则”,怎么样操作去实现科学、专业的评估。不知道有没有用
@ChangyongLiu
原来是这样啊!
我想写一篇理论的文章,探讨一下Freecash的白皮书里讲到的“专业评估原则”,怎么样操作去实现科学、专业的评估。不知道有没有用
另外,数据是不是算错了?
2020年,治理基金每分钟产出25个,治理基金产出在2020年的总产出是:
25个/分钟 X 60分钟 X24小时 X 365 天 =1314万个。
你算的数是1440万个?
@雨晴 在 2020.1.1创世后一天时间FCH经历了CPU-显卡-矿机的历程 中说:
@tomxi 发帖时算力超过450P,租算力1100一P,每天36000个FCH,算了一下差不多13.5元一个币!
明白了。谢谢指点。
@ChangyongLiu 在 2020年治理基金分配方案(框架) 中说:
@tomxi 很好的问题。
每年减半。早期最需要建设,但市场很小,需要更多的基金激励。
中长期考虑两个因素:1、币价上涨,总治理基金规模下降不大。密码货币币价一年一倍很正常。2、项目维持的越久,说明越成功,很多应用实际上是可以在市场中实现盈利的,不再需要治理基金扶持。
如果项目成功,20年后,币价会很高,而公共的生态建设已经成熟,因此,对治理基金的需求减少很多。主要是日常协调和必要的底层更新和维护。
所以,我们设计了到2040年后就不在衰减,因为这时生态的发展和公共支出基本稳定,维持一个千分之1的通胀,用于基本的公共支出就可以了。
最终,我们希望Freecash上的生态成为依靠市场机制运行的去中心化系统,维持基本的治理就可以了。
很好的构想。
我还有一个问题,第一年,挖矿产出与内生基金是1:1的关系,内生基金的数量占了总发行数的50%,早期参与的人将会获得到大量的fch,我的问题是,这些币如果一下子涌到交易所,势必冲击到fch的价格,形成了变相的“砸盘”。我也看遍了目前社区的文章,目前没有发现关于分配的细节,例如是一次分配完毕,还是说(比如12000个fch)分6期发放,每月发放2000个fch。目前分配的细节是否尚未明确?(可能很多方面需要考虑,很多事务正齐头推进,分配的细节一下子还没到这步上)
@ChangyongLiu 在 FCH与BCH的关系 中说:
FCH为BCH提供试验田。
FCH为BCH提供试验田。这里加上开发。
bch因为资金问题,后续的开发是有隐患的,如果没有支持的资金,BCH可能后续的开发会变得极其缓慢。
而fch由于自带内生基金,在开发上,也许“弹药充足”,在实现bch想实现而未能实现的特性上,FCH也许能先行一步。
@ChangyongLiu 在 2020年治理基金分配方案(框架) 中说:
@Edward-li 是的,这符合稀缺性和风险收益原则。前期的参与对于系统的成功运行非常重要,但参与者较少,稀缺应该获得更高回报。并且,由于前期系统的发展不确定,所以前期参与者承担了更大的风险,所以更应该获得更多回报。而且,治理基金的产出本身是固定的,不能人为在进行干预,否则就产生了如何调整比例的问题,只是主观的,是由中心决定的,很难保证公平。所以,规则定好,鼓励人们在早期参与,鼓励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承担系统风险,重要的是提供稳定的预期,让人们自己去选择风险和投入。就像商鞅立法之初,设定规则,只要爬上桅杆取下黄金者即可拥有黄金,别人不信,但敢于冒险的人,去做了,他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也树立了规则的威信。freecash的社区治理在初期,正是需要梳理这样的威信。我们鼓励更多人做早期贡献,你们对未来社区的贡献是巨大的。
治理基金的产出,逐年“断崖”式的递减,越往后,治理基金的产出越少(暂且不考虑币价大涨的情况)。我也同意你所说的越早期参与,(在主观评价上)贡献越大。剩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好FCH的早期发展、中期发展与长期的关系问题。
早期,大家挤爆头来发展生态,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中期和长期呢?希望FCH有长远发展的人,都不希望FCH直接就变冷了吧,即便不能保持初始的热劲头,也希望中长期能保持一定的热度吧。所以想制定好基金的长期的分配规划,确实不容易,如何避免出现初期一拥而上、而中长期无人问津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