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扩容之争始末(下)
-
十、BCH的诞生
BU失败后,扩容派的希望主要寄托在纽约共识的SegWit2x方案。SegWit2X项目由BitGo CEO Mike Belshe负责,原Core核心开发者、2010年提出扩容问题、曾跟随Gavin建立Bitcoin Classic的Jeff Garzik是主要开发者。
2017年6月17日纽约共识会议召集人Barry Silbert发推表示,80%算力支持纽约共识。中国矿业和交易所在成都区块链峰会期间也举行了圆桌会议,达成共识支持SegWit2X,这些企业包括比特大陆蚁池(Antpool)、Btc.top、币信、BTCC Pool、鱼池(F2pool)、火币(huobi)、币行(okcoin)、Viabtc、币网(BW)、1Hash、Canoe、Batpool、币看等。(https://www.8btc.com/article/130844 )
然而,纽约共识先实施SegWit软分叉,两个月后再硬分叉扩大区块容量的妥协,以及绕过算力投票的UASF声音增强,给针对纽约共识的共识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比特大陆提出UAHF,警告UASF,防止纽约共识步香港共识的后尘的根本原因。
2017年6月30日,在荷兰阿纳姆召开了扩容系列会议的关键会议《比特币的未来会议》(The Futrueof Bitcoin Conference),演讲者分别来自BU(2人)、Bitgo、Bitcoin XT、Blockchair、Bitprim、Parity、Yours、Bitcrust、Gocoin等,以及比特大陆吴忌寒和Bitcoin ABC的两位开发者Amaury Sechet和Antony Zegers。(https://www.thefutureofbitcoin.com )
在阿纳姆会议期间,Bitcoin ABC的Amaury拿出了可以实行UAHF,将容量简单扩大到8M的比特币新版本。该版本得到参会者,尤其是吴忌寒的高度重视。会后Armaury、吴忌寒、杨海坡、BU、Roger等人远程讨论决定以此版本落实UAHF,以防备纽约共识失败。
7月中旬杨海坡在闪电黄世亮建立的BitcoinUnlimited微信群里提出BCH分叉建议,获得多数人支持。但难点在于分叉后挖矿算力从何而来,这是真金白银的成本,曾考虑用当时火热的ICO方式筹资。刘昌用不赞同ICO,认为不容易定价和衡量投资回报,他建议杨海坡先在他的微比特交易所开通BCH期货,形成价格,有价格和销售市场,就会有矿工挖矿。
7月22日,杨海坡在微比特交易所(Viabtc)开通BCH期货,BCH支持者前往购买,BCH反对者前往销售,价格很快形成。由于其他交易所不支持BCH交易,用户涌入微比特交易所,使它一举成为当时仅次于火币和OKcoin的第三大交易所。由于BCH有了价格,其他交易所和钱包也不得不给用户分离BCH,进而上线BCH交易对。
到2017年8月1日,已经形成了BCH稳定的交易市场。随着Viabtc挖出了第一个BCH区块,随后江卓尔的BTC.top和比特大陆蚂蚁矿池等也加入挖矿,BCH诞生。
事后有人批评吴忌寒背叛纽约共识,这种判断一半出于误解,一半是恶意攻击。阿纳姆会议和筹备BCH的各方都支持纽约共识,扩容的主要希望寄托在Jeff的SegWit2X上。BCH分叉的意图是防止纽约共识失败,比特币偏离世界货币路线,起名Bitcoin Cash,而没有争夺BTC命名正是此意。[12]并且,BCH加入了重放保护,将其交易标记为与BTC不同的类型,防止对比特币系统造成混乱。也就是说,BCH是纽约共识的后备方案,并不是对BTC的攻击或取代。
事实上,BCH期货2017年7月22日上市, 8月1日完成分叉,BTC的价格从7月19日的1.56万上涨到1.93万,而BCH价格则在3000元左右。也就是说,BCH的出现既没有在网络上攻击BTC,也没有价格上的负面影响,分叉前持有的1个BTC的价格从1.53万元上涨到了2.23万,即1.93万的BTC加0.3万BCH。
相比之下,不加重放保护的UASF和一年后的BSV分叉对系统安全和市场的危害更加严重,因为这会造成分叉后两个链上的交易混乱,造成用户财产损失。2017年7月12日Core发布了对UASF可能导致分叉带来混乱的警告(https://github.com/bitcoin-dot-org/bitcoin.org/blob/e0d90536f059a39c939c743f2ce39fdcb60ae96d/_alerts/2017-07-12-potential-split.md ), BTC价格从1.65万下跌到1.32万,跌幅20%。2018年11月15日CSW针对BCH发起算力大战,最终分叉出BSV,且不加重放保护,扬言让BCH两年无法使用,导致BCH价格从4263元暴跌至597元,并带动整个密码货币市场坠入谷底。
顺便提一下,2017年6月30日CSW也突然在荷兰阿纳姆会议上露面。他大力支持Bitcoin Unlimited路线,反对Segwit,并称将筹措相当于全网20%的算力做non-Segwit矿池,用于在BTC主链干扰Segwit或硬分叉一条没有Segwit的链。(https://zhuanlan.zhihu.com/p/30930715 )这个攻击性很强的路线并未获得响应,他也没有参与BCH的发起,BCH运行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在BCH社区。
可以肯定,在纽约共识失败之前诞生的BCH,无论从动机还是从实际影响来看,都不是对BTC主链的攻击,而是防备纽约共识失败、SegWit上线后BTC不再进行区块扩容的后备方案,当时支持者中有人称之为“备胎”,也不无道理。当纽约共识败相显露,BTC区块扩容无望后,大批扩容派才转向BCH。
十一、分叉币与BCH污名化
从BCH诞生至今,一直遭受污名化的攻击。这种攻击最早主要是因为一些人将分叉看做是对BTC的攻击。用二宝的话说对BTC的“分叉”就是“强奸”,后来的系列分叉币就是“轮奸”了。
有意思的是,BCH诞生之前,Core的支持者闪电矿机创始人廖翔把吴忌寒的UAHF看做是对主链的攻击,宣称吴忌寒敢分叉BTC,他就会分叉吴忌寒的新链,并组织了团队着手分叉。但看到BCH分叉后,BTC与BCH价格总价不跌反升之后,廖翔方向急转,转而分叉BTC创立BTG,并自己预挖20万BTG上市(http://finance.ifeng.com/a/20171023/15740653_0.shtml )。
在廖翔对BTG宣传中,分叉的意义突变,BTG分叉BTC不再是攻击,而是作为BCH的竞争者,维护BTC的正统。廖翔借此获取大量Core支持者的呼应,在牛市获利丰厚,开创了后续一系列预挖分叉币热潮。
这些分叉币一方面预挖获利,一方面都宣称自己是BTC的支持者,同时攻击没有预挖的、因扩容而生的BCH,攻击吴忌寒。知名者除了BTG廖翔,还有LBTC的点付大头张银海等。“在LBTC创始人点付大头以及BTG创始人廖翔等人看来,分裂BTC产生BCH完全是吴忌寒和比特大陆维护自身矿霸利益的结果。”(https://www.blockob.com/posts/info/2503 )这是BCH误解的早期来源之一,并持续至今。
2018年熊市中廖翔宣布,将BTG交还给社区,其他分叉币也逐渐销声匿迹,其中比较著名的除了张银海的LBTC,还有李笑来预挖21万的SBTC(超级比特币)。
关于BCH的长期误解,除了认为BCH攻击了BTC和认为BCH发起者背叛了纽约共识之外,流传最广的就是将BCH看做比特大陆吴忌寒创立的密码货币,从而把BCH称为“忌寒币”、“矿霸币”、“公司币”,甚至“ChinaCoin”,等等。
回顾艰难扩容历史,不难理解,BCH实际上是从Gavin开始的扩容派成长的产物,伴随着BTC的拥堵和交易费的上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区块扩容的重要性而支持扩容。经历了XT、Gavin、香港共识、BU的一次次挫折,形成了一个坚定的扩容派。BCH作为纽约共识后备方案的出现是扩容派共同推进的结果。
在BCH期货和现货交易开放后,尤其是纽约共识失败后,国内外坚定扩容派转向支持BCH,如Roger、Gavin等人。这给BCH带来持续买盘,推动价格的持续上涨,吸引算力挖矿,进而带动生态发展。这才使得BCH在很短时间内成为市值前四的主流币种。
国外早期大额持币者包括Roger、Checksum0等BTC持币大户换仓BCH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市场综合博弈的结果,而不是“比特大陆拉盘”的结果,吴忌寒或杨海坡个人无力控制市场,他们只是顺势而为,在市场和形势发展的关键时刻,做了他们能做的那一部分,融入了坚定扩容派的集体行动。
吴忌寒本人虽然在香港共识前后成为坚定扩容派,但他并没有意图创造一个替代BTC的新币,也不是BCH的决策者。主要依据有:
1)吴忌寒从未反对SegWit,BCH诞生后仍主要支持纽约共识SegWit2X;
2)SegWit实施后,比特大陆在BTC上的矿机优势未受影响,Gregorg对比特大陆因AsicBoost不兼容SegWit而强推扩容的逻辑不攻自破;
3)纽约共识失败后,比特大陆被人冠以能控制51%以上算力的“矿霸”,却从未对BTC发动过算力攻击,甚至连对疯狂攻击BCH的BSV也只有算力防御,而未进行算力攻击;
4)吴忌寒一直主张“BTC是BTC,BCH是BCH”,主张各自发展,这在BCH社区中长期并非主流。纽约共识失败后多数BCH支持者认为BCH才是真正的比特币。
5)2017-2018年吴忌寒提出“缩短出块时间”、“挖矿抽水筹集治理基金”等重要建议均未获得广泛支持,没有付诸实施。
因此,所谓“忌寒币”、“矿霸币”、“公司币”是严重误解,是BCH污名化的重要表现,这些误解主要产生于:
1)扩容之争极其复杂,局内局外人都难窥全貌,人们看到吴忌寒提出了UAHF,杨海坡交易所率先上线BCH期货,Viabtc矿池挖出第一个区块,很容易对BCH标签化;
2)反对分叉者、反对区块扩容者和Core支持者乐于标签化和丑化BCH,以攻击扩容派和分叉支持者;
3)BCH给缺乏分叉经验的交易所、钱包等带来意外的冲击,甚至造成损失,比如理财售出BTC的商户,需要赔偿用户的BCH,在牛市中亏损很大,对BCH心存怨恨。
4)与比特大陆有商业利益摩擦的企业或个人也借此攻击比特大陆和吴忌寒。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扩容之争过于复杂,社区分裂后,更愿意、更容易相信btc社区流传的标签化逻辑:“矿霸拉盘矿霸币”。
十二、BIP91“巧妙”获胜
随着时间的流逝,BCH的污名化留下了一个普遍的误解:BCH的诞生导致了纽约共识的终结。这个误解更恶意的版本是:吴忌寒背叛了纽约共识,导致纽约共识的失败。事实上,纽约共识失败的外因是Core对扩容的阻挠,内因是纽约共识的妥协:先上SegWit,丧失了主动权,无力硬分叉扩容。而BCH的兴起是纽约共识失败的结果,而非原因。
7月1日纽约共识SegWit2x团队正式发布了“里程碑意义”的公测版1.14.3。该版本采用bit-4 标记SegWit激活。在激活SegWit之后一段时间,将会自动激活2M。此时,“打算”信号支持SegWit2x的算力已经到达84.7%。(https://www.8btc.com/article/132446)
这个时间点存在三个相互冲突的解决方案:一是Core的95%算力投票激活SegWit方案(BIP141),二是绕过算力投票激活SegWit的UASF(Bip148)方案,三是纽约共识先激活SegWit再激活2M扩容的SegWit2X方案。(https://www.8btc.com/article/132799 )到7月中旬Core的Segwit方案只有30%左右算力投票;UASF造成混乱的风险很大,受到Core和矿业的共同反对;纽约共识表面上看,具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前文提到,标记纽约共识的bit-4在协商期间,被James Hillard提出的BIP91抢占,纽约共识与BIP91共用bit-4标记。而BIP91只包含SegWit,不包含2X扩容。标记bit-4的算力可以宣称自己支持的是BIP91,而非纽约共识。
最终,BIP91 获得了胜利。用缪永权的话说,James Hillard成了“救星”, 他提出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BIP91:80%算力投票即可以激活SegWit,又能保持比特币完整。(https://www.8btc.com/article/139051 )“巧妙”一词,在扩容派看来更像是“阴谋”,利用了纽约共识的妥协,用BIP91混淆算力投票,先激活SegWit,而后阻止2M硬分叉扩容,即鱼池王纯所谓的“骗炮”。这正是坚定扩容派提出UAHF和BCH所要防备的。
7月20日,bit-4投票位达到BIP91的目标,BIP91被锁定,两天后被激活。8月初BIP141的支持率也达到了100%。8月9日SegWit被锁定。此时,纽约共识真正的考验,与Core正面交锋以推进2M硬分叉扩容,才刚刚开始。
SegWit2X公测版发布后的7月3日,Core开发者Luke Dashjr便宣称SegWit2X是对SegWit的拖延,终将失败。他说,“4到8MB的区块容量是没有意义的。就算是1MB的区块对比特币来说也是很危险的。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赞同硬分叉,而是用软分叉来保证区块容量的合理性。但即使到了那个时候,他也不会支持这个方案(SegWit2x),”他支持BIP148(UASF)。(https://www.8btc.com/article/132553 )8月2日Adam Back认为SegWit2X应该推迟6个月,眼前应全力推进SegWit和闪电网络,避免再次出现分叉。(https://www.8btc.com/article/136053)
8月10日有消息显示,鉴于SegWit激活已经锁定,即将发布的Bitcoin Core 0.15.0客户端将不再支持SegWit2X节点,运行SegWit2X的节点将无法连接到Core 0.15.0版本的节点上。(https://www.8btc.com/article/136941 )这是非常极端的做法,对SegWit2X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如果Core版本保持主流,那么运行SegWit2X的矿池、钱包、交易所等将无法连接比特币网络。
8月中旬,纽约共识SegWit2X开发团队宣布,计划于区块高度494784实施2M硬分叉扩容,实际时间大概是11月17日。此后,针对SegWit2X的攻击更加激烈了。(https://www.8btc.com/article/137689 )
8月17日Bitpay发布一个简单博文“下载btc1”(btc1是SegWit2X公测版本的名称),遭到包括闪电网络创作者Tadge Dryja和Bitcoin Core贡献者John Newbery在内的激烈批评。为此,比特币官网bitcoin.org将bitpay从网页上移除了。(https://www.8btc.com/article/138471 )
同一天,Bitcoin Core在Github代码库将SegWit2X主要开发者Jeff Garzik除名。Core开发者Peter Todd解释到,这是因为Jeff Garzik反对Core在扩容问题上的立场,自从2014年起就从未对代码库作出重要贡献。Jeff Garzik认为他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被除名是对他支持SegWit2X的报复行为。(https://www.8btc.com/article/138493 )
SegWit激活之后,扩容之争双方的斗争白热化了。鉴于SegWit2X曾经获得的广泛支持和Core的强硬态度,尤其是Core 0.15.0的极端措施,很多人认为,如果11月份纽约共识按计划实施2M扩容,比特币网络将会再次分叉。为此,社区再次弥漫起分裂的恐慌。
十三、纽约共识的坍塌
实际上,SegWit激活之时,纽约共识SegWit2X就已经失败了。SegWit2X本来就是为了不分裂社区而对Core支持者所做的妥协。SegWit激活之前,扩容派还可以用支持SegWit作为换取2M的谈判条件。SegWit既然已经激活,还拿什么换取对硬分叉2M支持呢?没有可交换的资本,坚持2X就只能分裂,那么“不分裂”这个共识基础就会崩塌。所以,纽约共识的失败已成必然!
SegWit激活之后,面对态度强硬、控制代码库、官网和主要论坛的Core支持者,加之对分叉的恐惧,原本看似主流的纽约共识开始坍塌。8月24日,签署了纽约共识的公司Bitwala,宣布不再支持纽约共识,反对从Core的区块链版本进行硬分叉。(https://www.8btc.com/article/138792 )
为缓解社区对分叉的恐惧,Jeff Garzik强调SegWit2x的目标是升级比特币,成为比特币,而不是创造竞争币。面对分叉恐惧带来的巨大社区压力,SegWit2X再次做出重要妥协:在Github的btc1版本中添加了选择性的重放保护,并建议写入代码库。这一建议被批评毫无用处。(https://www.8btc.com/article/138791 )这个妥协及其失败对SegWit2X是个非常糟糕的预兆。
在8月底9月初,签署纽约共识的多数企业仍然支持SegWit2X,8月28日bitpay宣布支持SegWit2X(https://www.8btc.com/article/138938 ),BTCC和Bitfury也表示依旧支持SegWit2X。但Slush Pool联合创始人Marek Palatinus表示由于担心硬分叉,他们不愿做出决定。(https://www.8btc.com/article/139358 )
在这个关键时点,此前多次在支持SegWit和扩容之间出现反复(https://www.8btc.com/article/124758 ),并且签署了纽约共识的鱼池(F2Pool)王纯再次宣布反戈,他给比特币门户网站Coindesk发送电子邮件宣称“我并不支持Segwit2x硬分叉。”尽管鱼池的算力份额处在快速下降中,但作为曾经的最大矿池,其表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纽约共识的坍塌正在加速。(https://www.8btc.com/article/139358 )
9月15日,Bitcoin Core 0.15.0正式发布,不支持SegWit2X节点,摊牌的时刻到了,所有节点必须在Core和SegWit2X之间做出选择。为了反对SegWit2X,Core支持者发起了No2X活动。莱特币创始人Charli Lee反对SegWit2X,9月30日宣称愿意以SegWit2X的250BTC换No2X的250BTC。SegWit2X的坚定支持者Roger Ver宣布接受要约。并接受了其他三人相同的要约,总计1000BTC。(https://www.8btc.com/article/141927 )
2017年9月4日之后,国内交易所遭遇滑铁卢,位于香港的Bitfinex一举成为最大交易所。针对即将出现的比特币分裂,10月5日,bitfinex效仿Viabtc的BCH分叉期货,宣布上线分叉币期货bt1(core版本)和bt2(SigWit2X版本)。(https://www.bitfinex.com/posts/221)有了BCH分叉的经验,许多公司对可能到来的分叉持中立态度,宣布在分叉中会保护用户利益,承认各种分叉币。10月8日Coinbase宣布支持SegWit2x硬分叉的所有比特币,并在硬分叉之前不会公布对命名的选择。(https://www.8btc.com/article/142036) SPV钱包Bread也表示将决定权交给用户。(https://www.8btc.com/article/142643 )
为此,比特币官网Bitcoin.org公开谴责支持SegWit2X的公司,警告由此带来的硬分叉风险,并列出了一份涵盖全球众多知名企业的“黑名单”,包括:
Abra、 Bitcoin.com、BitPay、BitPesa、Blockchain.info、BTC.com(比特大陆)、Circle、 Coinbase、Coins.ph、GoCoin、Jaxx、Luno、Ripio、Unocoin、Xapo、ANX、Bitex、bitFlyer、Bitso、BTCC(比特币中国)、BTER.com、Coinbase、Coins.ph、CryptoFacilities、Korbit、Safello、SFOX、ShapeShift、1Hash、Bitcoin.com、Bitfury、Bitmain(比特大陆)、Bixin.com(币信)、Genesis Mining、ViaBTC(微比特)、Bitangel.com(郭宏才)、BitClub Network、Bloq、Civic、Decentral、DigitalCurrency Group、Filament、GenesisGlobal Trading、Grayscale Investments、MONI、OB1、Netki、Purse、Veem。
Bitcoin.org不仅警示了硬分叉给稳定带来的风险,还强调,一旦SegWit2X硬分叉,支持SegWit2X的服务商“就退出了比特币系统”。(https://bitcoin.org/en/alert/2017-10-09-segwit2x-safety)
十四、纽约共识的终结
到10月下旬,SegWit2X项目负责人Bitgo的MikeBelshe和主要开发者Jeff Garzik均表示SegWit2X硬分叉扩容正在全力推进(https://www.8btc.com/article/138812 ;https://www.8btc.com/article/143778 )按照11月中旬实施SegWit2X的计划,企业不得不准备分裂的预案,其中最难的是,一旦分裂,对Core0.15和SegWit2X(BTC1)哪个链和币命名为“比特币(bitcoin)”。
10月23日,Coinbase发布公告,先是宣称会暂时命名SegWit2X为bitcoin2x,如果后者被“用户”广泛接受,则将其命名为bitcoin。但很快修改为“将挖矿难度最大的链命名为bitcoin”。这个修改不难理解,因为“用户”决定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挖矿难度”则是一个更具体的标准,符合白皮书最长链原则。Bitpay、Shapeshift、Xapo等也宣布支持此标准。他们的立场遭到r/bitcoin用户的激烈抨击,以至于Shapeshift的CEO Erik Voorhess认为正在遭受r/bitcoin的迫害。BTCC的CEO李启元(Bobby Lee)以及Coinable、Xapo等企业也表示支持SegWit2X。李启元的观点受到他弟弟李启威(Charlie Lee)的尖锐批评。
(https://www.8btc.com/article/143695 ,https://www.8btc.com/article/142317 ,https://www.8btc.com/article/144322 ,https://www.8btc.com/article/144491 )
11月初曾被公认为比特币杀手级应用的电商交易平台OpenBazaar宣布,不再支持纽约共识(SegWit2X),声称当时签署纽约共识是为了确保SegWit能够尽快被部署。而Civic公司的Vinny Lingham也宣布退出纽约共识,理由是“收到了死亡威胁”。另一家签署纽约协议的公司Bitso联合创始人Daniel Vogel也声称SegWit2X支持率正在下降,如果支持率低于50%,就不应该挖这条链了。(https://www.8btc.com/article/144728 )这些企业的退出和动摇,表明纽约共识的根基正在崩塌,纽约共识表面上也已经不再是主流。11月9日,SegWit2X项目主要负责人BitGo CEO Mike Belshe以邮件形式宣布中止SegWit2X:“很不幸,很明显我们这一次未能建立足够的区块大小升级共识。继续当前的路线可能会分裂社区并阻碍比特币的发展。这绝不是Segwit2x想要的结果。”联合签署此声明的还有:Xapo CEO Wences Casares、比特大陆吴忌寒、Bloq CEOJeff Garzik、Blockchain CEO Peter Smith和Shapeshift CEO Erik Voorhees。
纽约共识SegWit2X正式终结。
纽约共识(SegWit2X)失败的根源是其脆弱妥协的本质,迎合了“不分裂+扩容”的大多数,但没有真正动摇反对区块扩容的Core的社区根基,反而是先上SegWit而失去谈判底牌。SegWit部署之后,形成“扩容”必须“分裂”的被动局面,最终失去了社区的支持。
2017年8月1日诞生的BCH对SegWit2X失败的影响很小。只有坚定扩容派中,极少数认为分歧不可调和、能够接受分裂、预料纽约共识的脆弱妥协将会失败的人,在BCH出现伊始就从纽约共识转向支持BCH[13]。而包括吴忌寒、Roger、杨海坡等绝大部分扩容派,只是将BCH作为防止纽约共识失败的后备方案。江卓尔明确表示支持BCH作为竞争币,但不希望BCH分散纽约共识的力量。( https://www.8btc.com/article/134763)
别忘了,纽约共识的基础是在“不分裂(不分叉)”前提下“扩容”。所以纽约共识支持者大多数是反对BCH的。比如支持纽约共识到最后的著名钱包商Xapo在BCH诞生后,宣布不支持BCH,并将替用户分叉所得的所有BCH兑换成BTC。(https://blog.xapo.com/time-to-convert-your-bitcoin-cash-bch/ )这个过程造成BCH价格30%多的跌幅。
实际上在纽约共识从8月中旬到11月初逐渐式微的过程中,BCH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支持,其价格从8月19日最高758美元持续下跌至10月下旬的320美元左右,跌幅接近58%。只有在11月初前后,纽约共识败相渐露后,BCH价格才开始上涨。11月9日SegWit2X宣布中止到11月12日3天内,BCH价格从625美元飙升至1600美元,上涨156%。主要原因是纽约共识失败,迫使能够接受分叉并坚持扩容的少数派转向支持BCH。后备方案成了区块扩容的唯一可选方案。
纽约共识失败后,对绝大多数支持者而言,区块不扩容比特币也仍然是比特币,而不会支持BCH。只有极少数坚定扩容派认为BTC偏离了市场和中本聪梦想,改变了发展路线,从而转向了BCH。这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派”,从诞生到现在,BCH的企业数和社区规模都远远小于BTC。所以,不是BCH诞生导致纽约共识成败,而纽约共识的失败造就了BCH。十五、扩容之争回顾
纽约共识终结标志着扩容之争结束。区块扩容这个原本公认的简单问题变成一场战争,从2015年5月暴露于公众,到2017年11月终结,历时两年半,可谓旷日持久。
区块扩容派最早的代表是Gavin。Gavin退场后有Bitcoin Unlimited、Roger Ver、Mike Belshe、Jeff Garzik、BTCC、吴忌寒等人(机构)。
扩容派的基本主张就是区块扩容。逻辑非常简单:比特币交易需求的增长要求提高区块上限。在带宽和存储增长上百倍,而交易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这个诉求简单而又紧迫。SW+LN扩容复杂、漫长、变数多。区块扩容刻不容缓,其他都是次要的。为此,扩容派能够接受32M、20M、8M、2M、SegWit+2M,等等。总之,只要区块扩容,其他都能接受。
战争的另一方常被称为Core派。但是BitcoinCore开发者有上百名,并不都反对扩容。之所以反对扩容者被称为Core派,是因为反对扩容的声音在Core这个集体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当时掌握合并代码权限的开发者Wladimir van der Laan十分谨慎,对扩容不做任何决定(https://www.8btc.com/article/83362 )。在扩容之争中态度坚决,并起到关键作用的是Blockstream的CTO Gregory Maxwell,他痛斥签署香港共识的Core开发者们,导致香港共识失败。此后,Blockstream CEO Adam Back爽约纽约共识会议,受Maxwell影响的可能性也非常大。由于Adam Back、Gregory Maxwell及另外两个Core开发者建立了Blockstream,并反对扩容,因此人们也把Blockstream看做反对扩容的主体。不过,Blockstream之外也有core开发者坚决反对扩容。比如Luke Dashjr。
无论如何,Core作为一个整体从主要声音到实际行动是反对区块扩容的, 因此,将反对扩容的一方称为“Core派”(Bitcoin Core及其支持者)是合适的,目前找不到更好的词来概括。Core派反对区块扩容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大区块会减少全节点数量,降低系统抗审查能力。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Luke Dashjr,他认为比特币的区块限制甚至应该缩小到300K。(https://www.reddit.com/r/btc/comments/ap21s8/mfw_i_read_luke_jr_wants_to_limit_btc_blocks_to/ )
2)区块扩容所需的硬分叉风险太大。这是GregoryMexwell反对扩容的主要依据,为此他也反对可能导致硬分叉的绕过算力投票升级SegWit的UASF。
3)区块扩容会阻碍Blockstream的链外业务拓展。Blockstream作为商业性公司,其业务定位是比特币的“侧链技术”。通过区块简单扩容到32M或8M,比特币主链在数年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对侧链的需求不大。限制区块大小符合Blockstream基本的生存逻辑。
对于第一点小区块抗审查逻辑,适应市场需求扩大区块容量,交易规模和社区规模会增长,商业利润自然会刺激生态内企业或个人增加投入,运行更大的全节点。区块扩容带来的收益完全能够弥数据增长带来的负担,考虑到存储和带宽的技术进步和价格下跌更是如此。
对于第二点硬分叉顾虑,紧急情况下的硬分叉升级在比特币系统中并不少见,持续两年半的扩容之争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几次硬分叉升级,尤其是2017年拥堵时期进行扩容硬分叉升级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如果得到core的支持几乎没有任何阻力和风险。
对于第三点Blockstream的切身利益,Core中的扩容反对者和Blockstream当然不会承认。但对于一个拿了7600万美元商业融资,主要力量从事无直接汇报的比特币核心开发的商业公司而言,控制主链容量,以获得侧链业务,这是公司早日盈利,回报投资者,弥补巨大日常开支所必须的。
从双方力量看,扩容派主要的力量来源主要是市场需求。从2015年5月到2017年10月比特币的市场交易需求不断增大,尤其是2017年3月之后高拥堵和高手续费成为推动扩容的主要力量。相对而言,Gavin的早期声誉、中国矿业的中期加入和生态企业的后期支持都是次要力量,后两者实际上是市场力量推动的结果。
Core派的力量来自多个方面:
1)Core对比特币开发的实际控制权;
2)通过bitcointalk、r/bitcoin和bitcoin.org官网对社区舆论的实际控制权;
3)借助Blockstream公司实现的中心化组织能力。
4)Core自身具备和开发中积累的技术优势;
5)Core志愿开发获得的道德优势;
6)比特币社区追随正统的社会惯性。
两种力量的较量过程可谓跌宕起伏:
第一阶段是Core内部分歧时期。2015年5月之前是目前外界了解不多的Core内部的博弈,显然失去代码主导权的Gavin等人无法说服Core扩容,并且产生尖锐分歧,以至于Gavin决定以Bitcoin XT推进扩容,与Core分庭抗礼。
第二阶段是Gavin主导的XT扩容时期。Gavin在2015年5月向社区公开扩容建议,并多方奔走推进扩容。虽获得一定支持,但在bitcointalk和r/bitcoin遭遇严厉的言论控制。而此时Core采取了拖延战术。Gavin的合作者Mike看到Core拒绝扩容和强大控制力,对去中心化道路失去信心,愤然宣布比特币已死,导致XT失去社区支持。XT扩容失败。
第三阶段是Gavin主导的Classic扩容时期。Gavin与Jeff Garzik、PeterRizun建立Bitcoin Classic,在市场推动下获得了矿业的广泛支持。但是,由于矿业害怕分叉,以抛弃Classic为代价换取Core支持扩容,达成香港共识。Core的决策力量拒绝香港共识,而Gavin因CSW假中本聪事件身败名裂,Classic扩容失败。
第四阶段是Bitcoin Unlimited扩容时期。此时Gavin已退场,但市场推动的扩容基本成为社区共识,除了Blockstream之外的大多数企业都支持扩容。但BU的弹性扩容和一些新的功能较为复杂,技术实力不足,支持扩容的很多人担心BU的技术。最终,BU因为四次大的技术问题和外部攻击而失败。
第五阶段是纽约共识SegWit2X扩容时期。扩容共识依然强烈,但扩容错过了最佳时机,纽约共识的先上SegWit的妥协交出了最后一张底牌。SegWit实施后为避免分裂,社区最终倒向了强硬的Core派。比特币区块扩容终结。
第六阶段是BTC和BCH双链并存时期。作为扩容之争的副产品和纽约共识的后备方案,BCH在比特币扩容失败后,最终承载了扩容派延续中本聪点对点电子现金路线的梦想,在遭受广泛误解、被污名化、标签化的恶劣环境下继续前行。
BTC扩容失败还导致整个密码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先是2017年3月因BTC拥堵,交易所和钱包充提交易先后转向ETH、XRP和LTC,导致这些老牌竞争币价格暴涨,随后资金溢出到小蚁(现在的NEO)此类边缘币种。财富效应制造了对新币的强烈需求,刺激量子链为代表的新链ICO,暴富效应不仅激励了更多公链ICO,还从公链蔓延到各种区块链项目,6月前后带来ICO神话,衍生出“通证经济”浪潮。而BCH分叉后BTC与BCH总价上涨,激发了IFO分叉币浪潮。ICO和IFO对金融秩序的负面影响引来中国9月的严厉监管,资源溢出国外,国内无币区块链的兴起。这些影响积极地看激励了密码经济的多层次多领域探索,消极地看削弱了去中心化密码货币的发展,使密码经济陷入金融投机泡沫,不利于密码经济根基的构建。这里重点关注扩容之争,就不再展开分析了。
大结局
从扩容之争的最终结果看,Core派在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比特币区块扩容被终止,比特币在完成隔离见证之后,全力朝向闪电网络、Liquid等主链外交易发展。在2017-2018年,比特币社区仍然延续比特币的货币性质,强调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带来的扩容效果。但SegWit扩容效果达到30%后再难增长了,而闪电网络在多版本钱包上线和火炬传递活动掀起一轮热潮之后,实际应用推进缓慢。但也没有阻止2019年上半年比特币价格的率先回升。此时,BTC社区终于总体接受了Core派设定的路线,全面扭转了比特币的功能定位,不再强调扩容,不再强调BTC的货币支付功能,而是强调价值存储功能,将比特币称为“数字黄金”。
至此,扩容之争的路线分裂才算真正完成:BTC限制容量走向以价值存储为核心功能的大宗投资品;BCH保持去中心化密码货币目标,继续迎合市场需求推进支付功能。投资者的青睐推高了比特币的价格,而Bitpay、Openbazaar等早期比特币的各种支付应用也逐渐转向了BCH,可谓各得其所。此时回看扩容之争会显得更加清晰:BTC承接了比特币之名,但改变了比特币的方向;BCH承接了比特币的方向,但失去了比特币之名。
[1]本文力图复原扩容之争的历史,作者本人认同区块扩容和bch发展方向,鉴于比特币社区分裂为btc、bch、bsv三条不同路线,兼听则明,建议读者参考阅读两份文献:基于Core视角的缪永权所写《通往SegWit的漫长之路》(https://www.8btc.com/article/139051 )和代表BSV视角太阳谷所写《比特币扩容纷争:双链的诞生》(https://zhuanlan.zhihu.com/p/30930715)。
[2]中本聪白皮书引用了Adam Back的贡献。
[3]对于core言论管制的评论参见:https://medium.com/cryptolinks/the-truth-about-r-bitcoin-and-r-btc-69c4f78b27d0 和https://medium.com/@johnblocke/r-bitcoin-censorship-revisited-58d5b1bdcd64
[4]比特币官网Bitcoin.org的实际控制权在@Cobra手中,在2017年之前是core的支持者。但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批评Core的专制,并转向对BTC和BCH的中立。
[5] Bitcoin Core 首席开发者Wladimir van der Laan也支持香港共识方案,只是不敢肯定关于硬分叉的政治分歧是否能解决。(https://www.8btc.com/article/81247)
[6]一年后CSW对他不能动用中本聪早期币给了新的解释,这些币被委托给了所谓的郁金香信托而不能动用,并成了后来的BSV支持者相信CSW有100万中本聪早期币的依据。
[7]对假签名的分析参见帅初的文章《Craig Wright 需要做什么,才能让大家信服他是中本聪?》(https://www.8btc.com/article/88450 ),并且2018年11月16日CSW支持者再次散布中本聪签名,并再次被证明是伪造的,参见《GregoryMaxwell:CSW再次伪造中本聪签名》(https://www.8btc.com/article/312706)
[8] BU的组织方式参见:https://www.8btc.com/article/114897
[9]中本聪愿景“Satoshi's Vision”这个词至少在这里就出现了。2018年11月被CSW及其资助者Calvin用来作为争夺BCH领导权失败后,分裂出的新版本的命名,即Bitcoin Satoshi Vision(BSV)。
[10]这就是一些人所强调的Core扩容方案,前文强调过,这不是争论的焦点,对区块扩容派而言,紧迫的是通过简单的区块扩容满足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SW+LN,实现多层次扩容。“扩容之争”中的“扩容”指的是区块大小限制的提高。
[11]刘昌用在《扩容之争与比特币的政治经济前景》中详细分析了双方的一系列根本分歧。(https://www.8btc.com/article/113497)
[12]当时缩写是BCC,有Core粉戏称为“蹦擦擦”,大家觉得朗朗上口。后来发现一些交易所已经上线了一个缩写BCC的传销币,所以社区决定改为BCH。
[13]本文作者刘昌用持此观点,遗憾的是发表相关观点的微博已无法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