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数据结构
-
治理基金的贡献奖励分配需要首先登记已经发生的贡献。
贡献登记所采取的数据结构建议如下:
贡献数据结构:
- CID:必填。贡献归属的CID,个人根据社交或隐私需求可以在不同贡献中采用不同CID。
- 标题:必填。此项贡献的简要标题。如:设计CID注册活动海报。务必简短。
- 描述:必填。描述此贡献的内容,简明扼要归纳做了哪些事。
- 成效:可不填。简明扼要描述此贡献对生态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 开始时间:可不填。开始实施此贡献的日期。
- 结束时间:可不填。此贡献完成的日期。
- 任务来源:可不填。此贡献的发起方。如自己发起、某社区成员发起、管理委员会发起、开发委员会发起,等等。
- 协作者CID:可不填。相关的协作者们的CID。
- 资料:可不填。有助于佐证上述事实的资料。如论坛帖子链接、软件存放链接、图片链接等。
- 项目I:可不填。生态的各主要项目。比如:CID,币天计划,门户网站等。可自行填写。
- 项目II:可不填。项目I下面的子项目。如CID项目下的“CID有奖注册活动”。可自行填写。
- 分类I。可不填。分六大类:战略、开发、管理、推广、设施、金融
- 分类II。可不填。分类I下面的子分类。如“推广”中的“中文社区推广”、“英文社区推广”,可自行划分。
相关意见或建议,请跟帖提出。
-
什么可以称为有贡献的?
-
建议:有些模棱两可,即飞友不清楚是否算贡献的项目,可讨论后公示一个量化的标准,比如:1)拉多少个人入群算贡献(或者就不算贡献);2)交易所间转移fch买卖活跃价格是否算贡献(因为已经套利获利了,算贡献的话,如何量化?);3)各个交易所的活动,积极参与了,是否算贡献(也已经获利了,也可以不算贡献);4)在群里积极帮助不懂的飞友算不算贡献,如何量化;5)一直在挖坑支持fch的矿工算不算贡献;
-
@hr_9YF2 我认为都可以填,至于算不算,基金会决定。
-
这个是不是需要单独开一个专贴
-
不好量化。两个问题:1. 有量化就有刷单和撸羊毛。2. 不同种类贡献的量化不具有可比性。
现在很多项目刷活跃地址数、代码提交量、链上交易量等等,有助于拉指标,其实是对生态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具体的评估机制,我还要给出一个说明,主要靠1)参与做事的人的评价、2)相互印证、3)利益制衡来保证分配的公平公正。
-
@王林 这个是数据结构,贡献评估办法我还会写一个细则。